加强规范-铅酸蓄电池入行准则
加强规范-铅酸蓄电池入行准则
由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会同有关部门、行业协会及有关专家制定的《铅蓄电池行业准入条件》(以下简称《准入条件》)已于2012年5月11日发布,7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是建国以来国家正式发布的第一部关于铅蓄电池行业的准入条件。
《准入条件》是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大力推进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提高节能环保和职业健康防护水平,促进铅蓄电池行业持续、健康、协调发展,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而编制的,是落实《重金属污染综合防治“十二五”规划》、加快铅蓄电池生产行业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的重要举措,标志着国家对铅蓄电池行业的整顿和调整工作形成了统一的思路,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在《准入条件》的编制过程中,工业和信息化部、环境保护部开展了大量详尽的调查研究,并广泛听取了行业内部、有关部门和社会公众等各方面的意见建议,进行了反复的修改和完善。
一、铅蓄电池行业的重要地位和制定《准入条件》的必要性
(一)铅蓄电池行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具有重要地位
铅蓄电池产品历史悠久,技术成熟,在功率特性、高低温性能、组合一致性、回收再利用性和价格等方面具有优势,长期以来广泛应用于汽车、船舶、航空、电力、通信、银行、军工等各个领域,已成为推动国民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必不可少的基础性产业。同时,铅蓄电池也是化学电池中市场份额最大、使用范围最广的电池产品,在内燃机起动、大规模储能等应用领域尚无成熟替代产品。预计在今后一个时期内,铅蓄电池尚不能被其他电池产品所取代,铅蓄电池行业在国民经济中仍将发挥不可或缺的重要作用。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铅酸蓄电池行业技术水平得到了较大提高,目前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生产国和最主要出口国之一。据国家统计局统计,2011年我国规模以上铅蓄电池企业共完成总产量14229.6万千伏安时,超过世界总产量的1/4,年出口额超过20亿美元,为我国扩大内需、拉动就业和出口创汇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制定《准入条件》的必要性
1. 《准入条件》的制定对防治“血铅”超标事件意义重大随着近几年铅蓄电池行业的快速发展,所引发的“血铅”超标事件也日渐增多,铅污染形势严峻。特别是去年以来,我国部分地区铅蓄电池生产企业铅污染事件频发,影响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社会的和谐稳定,引起了行业内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重视。我国铅蓄电池行业管理和环保治理已成为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2. 《准入条件》有助于铅蓄电池行业实现结构调整和升级经过长期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并与业内专家充分交换意见,我们将铅蓄电池行业存在的主要问题归纳为以下4个方面:
一是小、微企业数量众多,环保设施落后。据了解,铅蓄电池行业小、微企业多为组装企业,技术难度和资金门槛低,生产设备、环保设施投入不足,职业卫生防护制度不健全。一些家庭作坊式的小组装企业证照不齐,产品质量没有保证,严重扰乱市场秩序,污染事故时有发生。
二是单纯商品极板生产企业造成很大污染。单纯商品极板生产过程必须采用外化成工艺,含铅废水的产生量是内化成的十倍以上。商品极板在包装和流通过程中,产生大量包装盒、塑料袋等含铅废弃物,不能通过传统回收渠道回收,大部分企业只能焚烧处理,造成铅污染的扩散。
三是行业多数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较低。大部分小企业电池生产工艺和装备基础相对薄弱,仍然采用开放式熔铅锅、开口式铅粉机、开口式和膏机以及手工铸板、人工输粉和外化成等落后的设备和工艺,严重危害工人健康,污染环境。